Success Stories

Case studies

Y.C - BP America

专业: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Analytics

学校:Columbia University

Offer公司:BP America

Position: Data Scientist

Personal Coach: Rina Sahay

 


 

面经分享

1.你是如何找到现在这份工作的?

我的本科专业是地球信息与地质工程自然科学类相关的,所以我之前就一直对BP这个公司很感兴趣,本科的dream company。这个职位是我在公司的官网上搜索出来的适合New Grad的职位;看到DS full-time JD的时候, 我感到这彷佛是我而设计的position, 地质工程背景+数据分析能力;除了背景match, 更多的是激动和自信; 这或许就是最适合我的岗位,不是product analyst, 不是market analyst, 有种看懂自己的感动。我申请工作开始的很早,大概在去年9月份就开始陆续申请了,但因为当时并没有想到要申请大公司的职位,也是因为不够自信吧。后来不断被中小公司拒激起了我的斗志,又看到很多进大公司的哥大中国留学生,并在室友和朋友的启发下开始找各种大公司的new grad岗位。 现在看来大公司不管是从招聘流程到员工培训再到员工福利,都远远优于中小型公司。并且我之前已经有过相关的start up公司的实习经历,所以我决定要更加自信要不能服输,改变我的策略,开始搜索大公司的适合new grad的岗位。同时,我也在LinkedIn上找人帮我进行内推, 关于BP有联系到一个地质学家。他告诉我BP校招流程和社会招聘不同,是不允许内推的。填完教育背景之后,当时BP有三个可以投递的New Grad的岗位,我都很感兴趣。所以我申请了不同的账号来申请不同的职位。但是只有我拿到Offer的这个职位有Sponsorship。其实申请过程也不是很顺利,当时我因为有个问题填写错误,申请完立刻就来了拒信。我就又申请了一个账号重新申请,收到了面试邀请。我申请BP的这三个岗位其中有两个给我了Video Interview。 

2.校招,海投和内推等求职方式你都有尝试过么?

这些求职方式都有尝试过。校招对我的直接帮助帮助不是很大,但是Career Fair这些活动我都尽量去参加,主要是为了去了解信息, 尝试networking, 练习elevator pitch和keep the career opportunities information up to date with my competitors。很多时候Career Fair是针对不同专业和学院是有限制的,“如何准备info session和career fair”也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例如提早了解和筛选目标公司/职位, 准备elevator pitch和准备相关问题等, 有机会面临机会之前一定要有所准备。一般能来工学院/春招/秋找Career Fair的都是大公司比较多。当然每个学校的情况也都不一样。多参加一些学校大型的Career Fair,可以了解到优秀的公司的有哪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Career Fair参加之后,我也有试着发过follow up email等等,也拿到了几个面试(<5)面试。现在回过头想想,培养一个高质量的networking真的好难,我到现在还没有摸清门道,希望工作中能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海投 ,是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过程,到一定数量之后就能看到成效。对我还是挺有效果的,像我拿到的UBS面试就是LinkedIn上面的Easy Apply。前期可以用Indeed 和 LinkedIn的一些中小型公司来练习面试,积累面试经验。海投,我大概投了800多个职位,没有包括Easy Apply。面试也拿到很多,有一段时间我基本每天都有面试。关于在哪里找每天的职位信息,我会在Indeed 和LinkedIn上设置position 的daily alter,用这个方法集中信息到你的邮箱,比较节省时间。还有一点我想分享:要把每天的的时间划分好。一半时间投简历,一半时间用来提高自己。这是我在跟一个找到IBM full time的CS同学聊天时,感受颇深的一句话。关于Networking,我一开始是比较抵触的。我的Personal Coach是Rina,从master入学两个月后辅导到现在-master毕业三个月后-拿到offer。在最开始,Rina就有建议过我做Networking,但我个人就是不太喜欢也不愿意尝试这种方式。很舒服的是,Rina她完全不会push我做一件我很不喜欢的事情,我和她沟通了我不是很想尝试Networking,她告诉我那可以从很多其他的方面入手,又给了我很多有效的建议。

我真正开始尝试做Networking是在18年1月份,那个时候不知道自己怎么想通了,开始变得很勇敢和超级有激情,年初去阿拉斯加山巅跨了年,虽然还是没找到工作,但还是决定再重新来一次。 1月份是我找full time 发力最猛的一个月,所以适当的放松,出去散散心是有必要的。那次玩一圈后发现:你不爱自己是真的没有人会主动爱你的,你不救赎自己凭什么指着别人来拉你一把。于是就开始进行我的Networking计划,我就是直接去LinkedIn找校友,在那个时候我的求职策略就是要进大公司,一天大概会找5-6个人帮我Refer。不同的公司Referral的流程也都不同,我一般会先找这个公司的中国人,然后稍微聊一下,让他们帮忙Refer,通常一个职位需要花费一周时间。如果有些公司中国人很少,我就直接投了。我觉得我Networking这方面还是挺顺利的,回复率也挺高的,遇到很多好心人。当然,这个Networking的成功率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有些人之前就是被refer进去的,他们就很喜欢帮助你。条条大路通罗马,各种可能性都不愿意被自己放弃,我觉得我们能做的就是无愧于自己。

 

3.找工作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先说说简历吧,改简历我是改了无数版本,我电脑里至少存了十几个版本,还有几百个不同position被tailor过的简历 。Rina在这方面对我帮助很大,最初我在投Intern职位的时候就我没有Tailor Resume。是Rina告诉我要根据不同的职位和公司来修改简历。她帮我润色简历,上面写的每一条经历都检查过,一定要把工作的结果放出来,突出我的技术和优点。我申请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Business 方向,另外一个就是偏tech一点的方向。所以我的简历基本上是按照这两大类准备的。我认为让导师修改过之后的简历能更好的突出亮点,用词更准确,可以更全面的展示自己。在面试的时候其实我也碰到了不少困难,大概在9-10月的时候,我拿到很多个一面的邀请,但就是到不了二面。后来,终于过了一面这个坎,又被卡在终面。我觉得这跟面试的语言表达和面试技巧是有很大关系的。之前由于面试经历不够,不知道该怎么最好的表达自己的经历,这些失败的一面、二面也都是给自己累积经验吧。我的Personal Coach Rina真的是太棒了,之前跟她上的Personal Coaching课程都受益匪浅,基本涵盖了面试的所有内容。所以很多小公司或者电话面试,我都没有约Interview Session,都是直接用Rina之前教给我的Skill自己准备的。像一些重要的岗位,或者大公司,我每一轮面试都会约Interview Session。接触到了不少导师,每个导师的上课方法不一样,各有千秋。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我个人的求职技巧提升非常快。比如Dan,他会给你一整套的面试准备方法,例如通过哪些渠道搜索公司信息,面试官的信息怎么查,如何高效的读Job Description,如何和你自己的经历Match上。面试完之后也可以和导师有个沟通,及时反省找出不足,以便下一次面试可以发挥的更好。2018年开始,由于面试太多。我自己就有一个小本子,每次面试之后我都会记录一下哪些问题回答的好,哪些问题回答的不好,哪里需要提高。面试官在我什么回答的时候给出了正面的回应,面试官的态度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方便我发 follow-up和准备下一轮面试。

 

4. 在面试中最让你难忘的部分是什么?

总共参加了三轮面试,第一轮面试是现在最火的video面试,是Angela辅导的。先面试的问题是和Business相关的,每个题大概3-5分钟的准备和回答时间。第二轮是Onsite面试,不仅有单独面试,有一些Meeting,公司的Tour还有Group Case Study。面试官给我们一个Case,里面包含地图,数字,运输管道,国家等信息,让我们提供一个最合理的运油管道。在讨论过程中,会有两个Breaking News,最后展示的成果都要包括这些新的信息。整个面试过程面试官都在旁观。在整个小组面试中,我在前面发言很多,整个过程都尽量去参与讨论,表现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在我终面的时候出了个乌龙,他们准备的Technical Interview的问题和隔壁拿错了,所以面完之后就给我发了拒信。当时我都有点心灰意冷了,谁知道第二天HR又给我打了电话,解释了情况,邀请我重新参加一个面试。这次面试就相当顺利,我和面试官聊了大概1个半小时左右。3月29日的时候就收到了Offer。在面试中印象比较深的是,BP在问问题的时候就把公司的Culture融合在问题里,比如Safety和Guidance等等。他们会问一下你 在做决定的时候是不是会选择一定安全的选择?你会引导别人去做一些事情么?你做事情喜不喜欢有Risk的选择?这些问题一定要提前了解公司文化,这样回答起来才会更贴切。我有过很多面试经历,其他公司在问题的时候很少会把公司文化植入进来。这点让我觉得印象深刻。这里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面试UBS的时候,也有一个问题让我很难忘。就是一个很宏观的问题——“你认为我们公司现在面临的operation的困境是什么?要怎么提高?”在此之前,我进行company research的时候都是着重在了解公司文化和面试官。经过这个问题之后,我不管搜索company的近期资讯,还有整个Industry的发展情况。在我准备BP的面试时候,把这个公司目前在 Science每个领域的突出贡献都搜索了一下。他做到是什么,没做到的是什么。包括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他们使用的是什么技术,哪方面是我觉得可以提高的?大公司Research Team都很强大,每年都会出Yearly Report,这些官网的材料一定要利用好。对于面试中的行业case study, 如果当你觉得你缺少分析角度可以用来评论相关的行业现象的时候,可以去读一些行业学术论文,学习一下他们是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的。

 

5.  加入梦达琳之后,得到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我觉得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有导师带着你引导你,你就知道这件事情是对的,直接去做就可以了。不用带着怀疑的心态,不仅省时又很高效。在周围人还在烦恼这件事情要不要尝试,不知道会有会帮助的时候,我在导师的知道下已经开始做了,导师会清晰的告诉你该往哪个方向走,给出高参考价值的建议。很多人会讲,有经验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自己在网上搜呀,但是网上的意见繁杂,很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同时有一些私人问题比如我如何follow up,不喜欢networking该怎么利用身边的资源,要不要follow up,面试眼神不自信,思考问题太多ennn aaaa ,这些问题都是根据情况而定的,这种意见只有你的导师可以量身定做提供给你。

另外刚才提到的改简历,导师教会了我很多技巧,比如如何使用高级动词,如果针对不同职位修改简历,如何善用自己的资源。导师们不仅仅是帮我修改简历,同时也告诉我该如何做。包括我的面试的技巧,面试的礼节等等也都是从导师这里学到来的。这些技巧的东西是可以受益终身的,不仅找第一份工作可以用,进入职场了可以用,甚至在以后更换工作的时候还是可以用到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跟不同的导师都上过课,每个导师的风格和传授给我的技巧也都不一样。我简单举例几个,Dan就是教会我一整套准备面试进行搜索的流程,要Cover哪些内容,要去哪些网站进行搜索。Rina是我的Personal Coach,我们一起上的课很多,课程的时候她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所以我后面都觉得不太用约interview的课程了。对我的启发很大,到现在我都会拿出来跟Rina给我的建议来看看。她教我的如何约Coffee Chat,如何发送Cold Email,这些我都一直在用。Doug教我如何准备面试中的问问题环节,该怎么问出高质量的让人印象深刻的问题。Angela的个人风格我很喜欢,讲解非常有条理性,分析到位。Kim 是个很supportive的老师,讲解很细。Barton 和 Douglas一般都能约到课,很急的课我都会选他们,他们一直很相信我能找到,总会很有耐心的听我讲完我想说的全部,尽管磕磕巴巴逻辑混乱,也会陪我练习到我能流利表达为止,给我了很大的信心。

其实,主要看你怎么使用这些资源。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吸收和练习。其实我是个喜欢走捷径的人,我刚开始想参加也是抱着会不会直接就能帮我找到工作的想法。但其实开始上课了之后发现,MC是教你怎么找工作,教你的是方法和技巧,这种是脚踏实地的学习。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Offer的时候,这种成就感是不可比拟的。

 

6.给现在正在找工作的同学一些建议吧

首先就是一定要坚持,不能停下来。要有心里准备,找工作这件事情不容易,想找到好工作就更不容易, 大家都一样。不要着急,每个人事件线都不一样,好好关心和爱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别人比你优秀,是别人还在前进,你自己却已经放弃了。因为我的networking能力太弱,以我的经验来说就是量变产生质变,在不断面试过程中,会积累经验,会吸取教训,每次都会有一个提高。

还有一点我想分享:要把每天的的时间划分好。一半时间投简历,一半时间用来提高自己。这是我在跟一个找到IBM full time的CS同学聊天时,感受颇深的一句话。比如我就利用求职期间把Excel提升了一下,利用线上课程回顾了SQL,R和Data  Management。 一味的投简历是效率极低的且低回报的,提高自己能力才是核心。

最后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工作机会是很多的,现在没有找到可能是真的不合适,或许你没准备好-不是最好的那个你,或许是公司风格和你不搭-并不是你的问题。 但是只要坚持和努力,一定会找到的最适合你的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