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 Alumna Peter shares development journey with MC -
学员背景
分享内容
其实主要大概两点的原因,第一点是我要真心喜欢这个职业,就是意思是我在上班的每一天不是打卡上班下班的,而是真的在想享受并且为自己在做的事情而感到豪;第二点我觉得这工作要对我来说足够有挑战性,就是它不应该是一件唾手可得和非常简单的事情,应该是每天都有一些新的东西可以让我去尝试和挑战和成长。我觉得这两点是比较重要的。
(这份实习)跟数字上的关系,符合我对工作的期望。第二点,它非常的快节奏,事情的更新迭代非常快也符合我对工作充满挑战性的这点。然后企业氛围,相比投行之类的也会好很多,虽然大家在工作时候都非常的competitive,但工作之后其实都是很好的人。总的来说,这份工作很符合我刚说的几点,我觉得我真的每天上班会喜欢这份工作并且觉得它有挑战性。
当日找了一个founder来跟我们讲话,找了一些0-3年工作经历的来给我们讲话,找了一个chief legal officer跟我们讲话。简单来说,有很多和不同人的panel discussion,还有一个desk shadow(和一个交易员一起做),看看他到底在做什么。
最后还有一个dine and wide,就是一起吃饭和聊天的过程,感受一下大家聊天的风格。整体非常紧凑和令人兴奋,也认识了很多fellow intern,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的人,感受一下整个公司的氛围。这两天就是让人感受一下公司是怎样的,是不是你想要的。
Bart还是其实在行为类问题上帮助准备了很多,其实就是把很多故事润色得更加精简一点。其实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我容易说话时候会过于陷进去,然后就容易跑题。所以把故事的骨干拎得更清楚,能帮我把重点给抓住,听者也会比较好接收。因为讲话速度比较快,有时候会让人听的迷失。所以Bart在这方面的提升对我很有帮助。
除了我刚说的对故事的一些打磨,调整一些语速和故事架构,第二点主要就是 —— 其实我在找实习找工作过程中,我不是说需要这个导师,我需要的是心理咨询师。我找工作并没有需要很多关于金融的额外知识,事实上我更需要的是一个放平心态,然后去好好面、不要紧张。很多时候我面试的时候就是太紧张了,于是明明会做的题就不会做了。所以呢,其实呢我更多的是需要心理咨询师,让我不要那么焦虑,所以其实这件事情上,对我来说Bart有起到这个作用,也有一直在鼓励。
公司其实比较关注你这个人,整体上是不是一个“好人”,比如说做事情是不是符合他们的价值观,有无高道德标准,并且你和人的相处让人有没有感到很舒服,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毕竟要一起工作的。所以公司像确定你是跟大家一起工作至少不难过/不难受的一个人,我觉得这件事不是很简单。
在面试过程中,有时候我会觉得,这公司文化不太适合我,或者很多理念上感觉不太一样,或做事情风格不太一样,这个其实你可以感觉到的,公司面试官也可以感觉到的。
行为类问题主要还是想考察你是不是一个能很流利地跟人沟通,是不是能很清楚明白自己的想法,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们要想从你之前的经历感觉到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以及你是不是一个很好相处和一起工作的人。比如说他们会问一下,你从过去的什么生活中得到什么教训,你怎么和人合作的,这都是比较正常的问题。
但是当时的面试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是,一个面试还会有很多的follow up会来挖掘你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个公司的面试风格不太一样,有些公司喜欢就丢一个问题让你回答完,然后再下一个问题;有些公司会互动性更强一点。
Senior可能因为干业务没有干那么频繁,面对会行为类问题时会更从管理的角度思考你这个人在团队里的作用会是什么样子,适不适合这个团队。一般来说,工作一到三年的可能会提问一些技术类的问题,工作五年十年以上的manager或者partner会来面这种行为类问题。一个就比较关注你的答案是否正确,思考思路是否清楚,一个则是主要看你整个人的vibe/过去经历/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的方式等。
其实所有的公司招聘官,他们也想找到好的毕业生,就像你想找到适合你的工作一样道理,所以面试招聘就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并没有说谁求着谁。因此我觉得就是放平心态就好。如果你真的是一个优秀的候选者,那么公司也会想给你面试,最后也会想要招你的。